著名70后作家金仁顺的最新散文自选集。金仁顺擅长以简省的笔墨,精准地勾勒身边各色人等,打量埋伏于平凡生活表层之下的激流,在冷静平和的叙事中展露生活的缝隙与裂痕。既有一个历经世事的作家看人观物的知性与豁亮,亦饱含她对人世深沉的尊重与懂得。
金仁顺,1970年生,现居长春。著有长篇小说《春香》,中短篇小说合集《桃花》《松树镇》《僧舞》等多部,散文集《白如百合》《失意纪念馆》《时光的化骨绵掌》等,编剧电影《绿茶》《时尚先生》《基隆》,编剧舞台剧《他人》《良宵》《画皮》等。吉林省作协主席,曾获骏马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语、韩语、阿拉伯语、日语、俄语、德语、蒙古语等。
高丽和我
蛇
离散者聚会
易安居
茶禅版纳
写作这件事
一个人的草原
中年和黑皮诺
众生
附:上海文化访谈
女人
在中国,朝鲜族女人是勤劳、干净、贤惠的代名词。在中国北方,有个朝鲜族妻子,是朝鲜族男人们被其他民族男人嫉妒的最重要理由。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这种名声的得来难免酸楚,朝鲜族女人是辛劳、悲苦的代名词,家里的一针一线,一汤一饭,要她们料理;外面的一草一木,大事小情,也要由她们操持。春天时,她们在北方冰冷刺骨的水田里挽着裤腿,背上背着没人管的孩子插秧,秋天时戴着草帽割稻子的也是她们;家里家外,她们鞠躬尽瘁地侍候着长辈和丈夫,抚育子女,好酒好菜优先供应给男人,她们自己常常是边干活,边揩干净剩饭剩汤。朝鲜族男人酗酒者居多,酗酒的恶果,不只是懒惰、自大、责任缺失、耽于享乐,还通常伴随着暴力。朝鲜族女人就像湿地,接得住暴雨,经得起干旱,抗得住毁损,湿地内部会贮藏水分,长出荷花,以及芦苇。
上高中时,有一次我患病住院,与一个朝鲜族中年女工程师同在一个病房,她的丈夫也是工程师,陪护着她。男人看上去很不起眼,黑,而且瘦,寡言,笑起来很温和,甚至还有些羞怯。读大学时他和她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学习毕业、恋爱结婚、工作生活,像数学公式一样严丝合缝,顺理成章。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我和女工程师聊天的内容也不断深入,彼此探进对方生活的角角落落,一不小心,就碰到了隐秘处。我才知道,男工程师酗酒,喝醉之后常常家暴,打妻子打得像十八世仇人。有一次他把她从炕上踹到地上,踹折了她两根肋骨。而她此次住院,一半是旧病,一半是他暴打之后,生出了新疾。
我很震惊。震惊那个温和表象下的男人身体里面,居然潜伏着如此恶魔。而他所有在病房里表现出来的良善和耐心,也不过是上一次暴行的尾音,以及即将到来的新暴行的前戏。他每天上午、下午各来探视一次,身上带着酒味儿,坐在床边注视着自己的妻子,打量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知道他可以对她为所欲为,这让他感到安宁和满足。
女工程师从来没对丈夫发过脾气,至少当着我的面从来没有过。她随遇而安,对他端茶倒水、擦脸掖被角之类的行为坦然接受。她习惯了拳打脚踢,也习惯了他的小恩小惠,没准儿还以为这些都是婚姻必然产生的副作用之一之二之类的。她接受自己的命运,她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祭品。她那么心平气和,倒让我意绪难平。如果不是生病,大部分时间得躺在床上打吊瓶,我很想找机会在经过那个男人身边时,制造一次意外事件,把一杯热水淋到他衣领里面,或者弄倒挂吊瓶的架子,砸破他的头。
我的一个表嫂,腰身纤细,皮肤白得像细瓷,笑容可掬,又温柔又妩媚,来我们家做客时,跟我睡一个房间。我们关着灯聊天,话题杂七杂八,她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跟我说,前几天家里拉取暖煤,我表哥在朋友家喝酒,她一个人把六吨煤从外面挑到家里的煤棚里。
六吨?!我无法表达我的吃惊,更无法相信和我躺在一起的细弱的肩膀,在几天前曾把六吨的重量做了一次转移,却奇迹般地没被这个重量压倒。她的口气不是炫耀,也不是抱怨,只是正常述说。在黑暗中,我希望她的语气是炫耀,或者抱怨,她的这种“正常”,太让人心碎。
幸福是相似的,苦难却是各种各样的。随着接触的人和事情逐渐增多,我意识到朝鲜族女人身上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并非体现在对苦难的承受上,而是她们转化和消化苦难的能力以及方式。
苦难如果是黑色的实心球,朝着朝鲜族女人劈面打过来时,有的人会说,啊,这个煤球可以拿来烧火的啊;有的人会说,啊,这个煤球可以让孩子锻炼臂力的啊;而对于打到她们身上的痛,她们会假装那是意外,或者根本不存在。痛是无形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如果她不讲,别人不会有任何感觉的。更何况,痛是可以麻木的,可以缓和的,可以好起来的,可以遗忘的,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计较的?
朝鲜族女人很会给男人找借口。男人不进厨房不做家务,那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男人生而伟大,如果让他们染指日常琐事,庸俗的事情就会像磨石一样,打磨掉他们身上固有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得他们在大到国家命运,小到个人前途之类的重要事情上,不能表现出令人敬仰的男儿气概来。家务事小,国运事大。可问题是,放眼望去的这些男人,胸中哪有半点儿雄心豪情?倒是占了便宜还要卖乖,卖了乖还要再粉饰自己的平庸。男人们经常酗酒,聚众玩乐,对家庭财务危机视若无睹,只把个人的享受放在首位,他们有时候自己也羞惭吧?但没关系,朝鲜族女人早就替他们准备好了借口:男人嘛,大丈夫嘛,难免要社交,要抒怀,而酒是当然的载体和媒介;男人们这么窝囊,她们替他们难过,觉得他们没遇到好机遇,老天对他们不公平。
朝鲜族女人的所作所为,很像那篇著名的童话《男人总是对的》里面的老太婆。童话里面的老头子,他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羊,用羊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麻袋烂苹果,他回到家里如实对妻子招认过程,每个行为都获得了老太婆由衷的夸赞,老太婆激动地说:太好了,隔壁邻居笑话我们吃不起一颗烂苹果,可是你看,现在我们有了一麻袋。她没有提起家里损失的那匹马,可能是她老糊涂了,忘记了。
朝鲜族女人就像一块磨石,经年累月,她们用尽全力,打磨掉男人的责任担当,把他们的无情和冷硬打磨得越来越锋利,她们以身饲血,成为刀刃下面的第一个祭品。私底下,主妇们也会抱怨连连,对酗酒的丈夫烦透了,恨死了,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但抱怨过后,日子总还能继续过下去。
主妇们在一件事情上持有共同而坚决的态度,不让家里未出嫁的女儿太劳累,她们会拼尽全力让女儿们尽可能快乐轻松地长大,让她们十指不沾阳春水,让她们跳舞唱歌,让她们读书学习,在出嫁之前,每一天都过成节日。婚礼的那天,热闹和繁华是对女子最隆重的收买,一夜之后,女孩子变成女人,她的生命即将由明丽转入暗黑。每个婚礼上面那个掩面痛哭、最悲伤难抑的人,都是新娘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