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说家阿袁的首部散文随笔集。阿袁让她的小说人物现身出场,审视剖析他们的现实人生与性情由来;阿袁聊书聊写作,观人论世,体察大千世界,都渗透着学院派作家特有的知性与智性,亦贯注着女性作家的感性与灵性。这些散文通脱爽利,生动俏皮,行文中古典诗词、中外典故信手拈来,彰显出一个学者型作家的学养与积淀。
阿袁,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江西省作协副主席。出版的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郑袖的梨园》《米红》《梨园记》《绫罗》《苏黎红小姐》《子在川上》等,长篇小说《鱼肠剑》《上邪》《师母》《打金枝》。
作品曾获《上海文学》奖,第十三、十四、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小说四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
辑一 没有一种爱可以在自由之上
世界上所有的爱情
独白的爱情
没有一种爱可以在自由之上
暗恋
冰糖银耳与小颜的美丽人生
天鹅之恋
青花瓷
棋巫
螳螂之恋
看红杏如何出墙
辑二 饭、书与婚姻
悲观主义的花朵
婚姻这盏灯
暮春之事
饭、书与婚姻
纸上江山
有一种痛
花贼
姿态
你是洛丽塔,你也将是夏洛特
辑三 生活原是一出惊世大戏
缅怀一种生活
一剑如箫横吹
永远的女女关系
没有什么,在生活之上
人人都是周邶风
一种孤独
女人都有一把鱼肠剑
生活原是一出惊世大戏
那天花乱坠的人生
小说,我出世与入世之门
灯下绣花记
魔镜
只是一棵树
葛仙山羽化记
鳝丝面
今日牡丹开似雪
珠宝态度
漂亮老乡
阿剑
有鸾有凤,且舞且歌
辑四 另一个女人
另一个女人
你生活着谁的生活
情何以堪
暮春的花朵
祖母
贱妾何聊生
锦绣与绫罗
书饰
生活的陷阱
阿蒲
桑红
女友虞小瑟
房东太太
回香阁
辑五 在句读中暗度春光
春日游
吃鱼记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美
淡极始知花更艳
为了爱情的女人
陌生女人的白玫瑰
艾略特的风信子女郎
在句读中暗度春光
悲观是智慧的代价
感觉陌生
细数风流
世界上所有的爱情
写爱情小说,最不可避免的,是它终将落入俗套。
所有爱情的开始,都是美轮美奂的;所有爱情的结局,都是丑悴不堪的;而中间部分,也无非是横生些枝节,这边添一笔,那边又添一笔,弄出个枝繁叶茂的样子,可即使这样,也没用,读者总是比你更早地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
当然,也可以玩点花样,反过来写,不是那种“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的一见钟情,而是一上来就让男女主人公相看两厌,然后让他们渐入佳境,然后让他们花好月圆。像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像好莱坞的《一夜风流》。这种写法看似爱情有另一种结局,但它们真的是结局吗?其实不过是爱情的开始。因为奥斯汀只写到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了,洞房花烛都还没写到呢,她就不敢往下写了,很明智地让它戛然而止,这一类写法只能戛然而止的,不然,就又成了前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世界上所有的爱情,其实只有一种,世界上所有的爱情故事,其实也只有一个,有什么必要反反复复地写呢?
而且,所有人都爱过,所有人都被爱过——至少人们自以为爱过或被爱过——不像狐媚花妖,或失忆,或瘟疫,大多数人们没见过,或没直接经验过,人们对没经验过的事情总是更有兴趣或更容易生出敬畏之心的,所以写妖写狐写瘟疫统统比写爱情容易。就好比在厨房里烹饪鱼翅或河豚,你烹得好不好,别人其实不知道,因为压根没吃过鱼翅和河豚呢,所以只能很世故地谄媚几句,或者很胆怯地不敢发表任何意见。但爱情,人们对它不陌生,它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寻常,大家一看,哦,是萝卜白菜,日日吃的,先就藐视了。贵远贱近,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月亮里的桂树,总是比家门口的桂树更好看。所以,看爱情小说,等于日复一日地看家门口的一棵树,还没看呢,就有些腻烦了。
这么说,为什么还要写爱情呢?
世上最美的,莫过于风花雪月。但如果这世上有比风花雪月更美的东西,那就是爱情——也只有爱情,我以为。
看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那真是一个美妙无比的过程,比芙蓉初开更美,比白雪轻舞更美,看一辈子,也看不厌。
这是我写《上邪》的缘由。
乐府《上邪》里的爱情,本来是“长命无绝衰”的,而我小说《上邪》里孟渔对朱茱的爱情,一下子就衰了。所以,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篇祭文,祭奠现代人早夭的爱情。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结尾说:原来是生命,而不是死亡,才是永恒的。也就是说,爱情的每一次衰败,都是另一次初生。
谨以此作向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