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真的离去,你一直在我心里。 特别纪念张国荣逝世20周年。 本书优选40余部经典之作,用影传的方式,致敬张国荣。把他的光影生涯为“春”之青春偶像(1980—1985年)、“夏”之实力明星(1986—1989年)、“秋”之超级巨星(1990—1996年)、“冬”之资深戏骨(1997—2002年)四个阶段,将其定位为唯一与“双周一成”比肩的天王巨星。 展现了张国荣一路顽强进取,坚持不懈,对表演艺术精益求精,终于成为华语电影顶级明星的发展与心路历程。同时,对他的音乐成就进行适当描述。
燕山刀客,本名张勇,作家,影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
出版有电影传记《影者星驰:心中的火是不会熄的》、历史传记《王阳明传》《大明设计师刘伯温》《大明军神戚继光》《大明奠基人朱棣》等。
自序 热爱张国荣的理由/I
第一章 青春岁月/I
一、孩提时光,别问他为什么不快乐/3
二、留学英伦,收获可以潜移默化/9
三、跻身娱乐圈,有失落才有进步/13
第二章 歌坛打拼/17
一、宝丽多时代,饱尝失落与无奈/19
二、加盟华星,贵人指点成大器/25
三、最爱的专辑是《为你钟情》最爱的人又是谁?/32
四、征服红馆,正式跻身巨星之列/39
五、扬威新艺宝,谭、张争霸写传奇/43
六、孤独求败,果断拥抱新生活/51
第三章 银幕生辉/55
一、《喝彩》联手陈百强,让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57
二、《失业生》再演配角,为自己赢得未来/61
三、难忘 1982,小明星有了大爆发/65
四、《柠檬可乐》首当男一,展现不俗表演才华/70
五、褪去青涩,《烈火青春》跟上香港电影新浪潮/74
六、用心做《鼓手》,默默争上游/78
七、《杨过与小龙女》全情投入,遗憾之中有收获/81
八、珍惜《缘分》,珍惜陪你到老的朋友/86
九、《圣诞快乐》票房大爆,客串出场成就名场面/90
十、《 为你钟情》牵手李丽珍,花心浪子也迷人/93
第四章 演技突破/97
一、相信《偶然》,才会拥有必然/99
二、《英雄本色》缔造经典,请叫他演员张国荣/105
三、《倩女幽魂》感动天地,人鬼恋成就爱情经典/113
四、《英雄本色Ⅱ》品质欠佳,张国荣成最大亮点/121
五、《胭脂扣》甘当绿叶,诠释风华绝代十二少/126
六、《杀之恋》牵手钟楚红,票房惨淡却让人怀念/132
第五章 贺岁大战/137
一、《新最佳拍档》联手偶像,见证超级 IP 的衰落/139
二、《纵横四海》票房口碑双赢,书写最浪漫黑帮片/145
三、《 家有喜事》双王霸榜,缔造合家欢喜剧巅峰/153
四、《花田喜事》以古讽今,古装喜剧玩出新高度/163
五、《东成西就》十星报喜,男一号戏份有限也出彩/168
六、《 大富之家》充当外客,见识到爱情最美的模样/175
七、《金玉满堂》用武侠方式拍美食,更有别样浪漫/181
八、《 大三元》出演最靓神父,助人为快乐之本/187
九、《97 家有喜事》关注回归,贺岁影史最华丽的客串/191
十、《九星报喜》再演古装喜剧,最后一次亮相新年档/196
第六章 票房担当/203
一、《倩女幽魂Ⅱ:人间道》大卖,从此站上影坛一线/205
二、《 白发魔女传》上演旷世绝恋,原来这才是爱情/213
三、《金枝玉叶》牵手袁咏仪,清新主题传递爱情心声/222
四、《锦绣前程》合作陈嘉上,出演草根逆袭者成经典/228
五、《新上海滩》再造经典,张国荣致敬周润发/235
六、《金枝玉叶 2》扬威暑期档,直击性别困惑引关注/244
七、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与张国荣个人巅峰同时结束/248
第七章 家卫有约/253
一、《 阿飞正传》输了票房赢得影帝,为王氏电影奠定基调/255
二、慢工至榆林,《东邪西毒》缔造另类武侠经典/266
三、《春光乍泄》香港回归前上演,不如我们从头来过/275
第八章 内地拍片/281
一、《 霸王别姬》人戏合一,诠释“不疯魔不成活”/283
二、《夜半歌声》悲情虐恋,打造中国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293
三、《 风月》再度牵手巩俐,演活民国“无脚鸟”/298
四、《 红色恋人》热映,为香港电影人北上做先锋/303
第九章 力求卓越/309
一、回归歌坛,他还是当仁不让的天王巨星/311
二、《星月童话》浪漫入骨,生命中有什么比爱更精彩?/316
三、用《流星语》为港片探索新路,大银幕上做父亲/323
四、《枪王》中自愿演反派,癫狂式演技成就经典/327
五、《恋战冲绳》恋爱大作战,张国荣拍得轻松/334
六、《异度空间》站上天台,入戏快,出戏也快/339
第十章 导演之梦/svS
一、《日落巴黎》景美人靓,跨国三角恋令人反思/347
二、《左右情缘》再续花都,年下恋能否进行到底?/353
三、《烟飞烟灭》全程把控,见证第一个宝宝诞生/357
四、《偷心》未完成,留下太多遗憾/363
后记 做不了张国荣,也要做最好的自己/371
主要参考文献/377
《英雄本色》缔造经典,请叫他演员张国荣
如果挑选过去百年的优秀港片,无论以什么样的标准,无论由什么机构发起,有一部作品,绝对是绕不过的,甚至是大多数榜单的第一。
对香港影业来说,这部电影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导演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标志着他正式跻身华语电影一线导演,甚至为进军好莱坞铺平了道路。
当时,张国荣已经在歌坛站稳了脚跟,成为全港一人之下数人之上的超级明星。可在影坛成绩就差点意思。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他,真的希望能再有一部《烈火青春》式的现象级影片,来实现形象与演技的突破。
张国荣能够主演这部电影,标志着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且以此身份家喻户晓。
从此,请叫我演员张国荣。
这部电影,当然就是《英雄本色》。它翻拍自1967年谢贤、石坚主演的同名黑白电影。原本是围绕一对亲兄弟的情谊与责任展开,狄龙和张国荣是男主角。
吴宇森和徐克这对好兄弟,都特别热衷翻拍五六十年代的经典港片,然后又毫不客气地夹带“私货”。今天我们看来,这对香港电影显然是一桩好事。
周润发和《圣诞快乐》中的张国荣一样,原本只是客串一下小马哥。但香港电影的拍摄是非常灵活的,随着吴宇森给周润发的戏份越加越多,又加上剪辑处理,小马哥虽虽不是男一号,但他的戏份却是最抓人的,最后拿下金像奖影帝,也是顺应民意。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幅改动,很可能就没有《英雄本色》的成功。
这种“客串成影帝”的事情,张国荣自己后来也遇到过。到底是印证了香港电影工业的不成熟、不严谨,还是说明了香港电影人的不拘俗套、随机应变呢,见仁见智吧。
在当时,吴宇森是不得志的喜剧片导演,狄龙是过气的武侠片巨星,周润发是拍一部砸一部的“票房毒药”。唯一有海量粉丝的张国荣,在歌坛是没有争议的一线,在影坛却没有什么代表作,而立之年了,还在演青春片。
这么一群失意的人捣鼓出的影片,似乎根本不具备逆袭的条件。
在当时,邵氏风格的古装功夫片已彻底没落,邵氏自己都不拍电影了,全香港都在忙着拍喜剧:许冠文式的底层人物逆袭坑富豪喜剧,成龙式的功夫杂耍喜剧,洪金宝式的穷鬼打架泡妞喜剧,黄百鸣式的人鬼交朋友喜剧……而新艺城的大制作警匪喜剧,真不是随便能学来的,那烧的都是港币啊。
至于说黑帮警匪题材,如果不做成喜剧,真的会有人看吗?
所有人都不相信,其实吴宇森自己也没底。但是在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在几度想要放弃的时候,徐克却顶住了新艺城高层的重重压力,给了好友足够的信任与支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徐克,这部电影根本就拍不出来,香港电影史也将会是另一模样。
人生得一贵人,足矣!
2005年,在香港影评人协会组织的华语电影百年优秀影片评选中,《英雄本色》排在《小城之春》(1948年上映,属内地片)之后,列第二。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视为最佳港片。在《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中,吴宇森的恩师张彻动情地写道:
这部影片,拍出了吴宇森温文尔雅外表之下那种壮烈的浪漫情怀;拍出了朋友之义、手足之情,用流俗的话说,可谓剧力万钧。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跃然银幕……张国荣虽已是极红的男歌星,但也因此片在银幕上大红。
但张彻似乎记错了。张国荣拍完这部电影后,收获的吐槽远多于赞美。
在片中,宋子豪(狄龙饰)和宋子杰(张国荣饰)兄弟俩情深,但当哥的是国际伪钞集团“骨干”,弟弟却考上了警校,一心想维护社会正义。
宋子豪去台湾交易时被出卖并入狱。小马哥(周润发饰)是与子豪有过命交情的朋友,为替朋友报仇瘸了腿。而谭成(李子雄饰)却借机上位,取代了子豪。
子豪出狱后回到香港,试图重新做人。但外有谭成的干涉,内有亲弟弟的误解,让他有走投无路之感,小马哥也处境凄凉。为了摆脱困境,也为了保护急切立功的弟弟,子豪和小马哥联手向谭成发难,得到消息之后的阿杰也加入进来。在血与火的较量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下,在好友的尸体旁,亲兄弟终于实现了和解,拥有了默契,更彰显了什么才是“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改刀剑拳脚为当代枪战,在子弹横飞中诠释男儿的血性与坚韧、义气与豪情。它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强劲的震撼,在于无意中暗合了80年代经济起飞、道德滑坡之下,千千万万香港人的心结。
《英雄本色》颠覆了正与邪、善与恶、黑与白的界限,无情揭露了人性之恶,嘲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又极力讴歌了人性之光,将男人之间的友情刻画得比爱情还动人心魄。吴宇森更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机遇与宿命的特殊解读,这也将它与普通的动作片区分开来,放射出永久的人性之光。
这位大导演如是说:“我根本不当这是黑帮电影,只是把这么多年来,朋友的支持、永不放弃的信念,都带到电影中,化成对白,化悲愤为力量。”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长期在台湾生活的吴宇森,巧妙地将罗大佑创作的《明天会更好》植入影片中,并将英文片名定为A Better Tomorrow,但影片主题歌,则是张国荣演唱的《当年情》。在影片的尾声,小马哥正是伴随着这首歌的变奏曲掉转船头,上演了全片最为热血的一幕。
子豪兄弟是幸运的,他们认识了小马哥。吴宇森也是幸运的,不光有徐克这样一位贵人和伯乐,还有狄龙、周润发、张国荣、李子雄和朱宝意等华语电影最为出色的明星演员倾力支持。
为了节约开支,监制徐克和导演吴宇森都亲自参演。徐克客串了一个音乐教授。他本身有着不俗演技,在谭家明执导的《最后胜利》中,他出演的黑老大被很多影迷反复提起,还获得第7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吴宇森就差点意思。他饰演的是一路跟踪宋子豪到香港的台湾警官,这也是致敬龙刚当年演过的角色。但实拍时,吴导总是被要求重拍,还得张国荣指点他念对白和演戏的技巧。因此,吴宇森本人出演的戏份,就交给了“杰仔”执导。
全香港混娱乐圈的,都管张国荣叫荣少,只有吴宇森不按路子出牌,他就是要叫人家杰仔,一叫就是一辈子——宋子杰的杰,你能拿吴导怎么样?
作为20世纪70年代邵氏片场的天王巨星,狄龙的演技不用过多强调。他饰演的宋子豪,当然有自身的真实映射:“我不做大哥好久了。”更有对角色的精准领悟与解读。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一位背负着重新做人的十字架的中年人,平日忍辱负重甚至唯唯诺诺,大是大非面前却极其坚强和睿智。无论弟弟怎样误解、非难和羞辱他,他始终把子杰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而子豪与小马哥的生死之交,更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更为影片贡献了太多名场面。风衣墨镜,手持双枪的风采,不知让多少男生崇拜、多少女生迷恋。用美元假钞点烟,在花盆里藏枪,向伤腿上倒酒,枪林弹雨中旁若无人地咬牙签,都成为华语影史上的经典镜头。
“我倒霉了3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威风,只是想告诉人家,我不见了的东西,自己一定要拿回来。”这段台词更是到了人人会背的地步,流行程度堪比“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这一席话,何尝不是替导演发声呢?
高潮戏份中,正在数落宋子杰的小马哥突然中枪,满脸是血地倒下的镜头,将影片的悲壮气氛烘托到极致。我们很难想象除了周润发,还有谁能演出这样的宿命感与震撼力。
相比宋子豪历经磨难之后的从容淡定,一直生活在父兄关怀下的宋子杰,诸事太顺,因此难免过于自负和偏激。
曾几何时,他们兄弟俩也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虽说离多聚少,可每一次的相遇,子杰都开心得像个孩子,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足以感染每一个重视亲情的观众。
可父亲因仇家的追杀意外亡故,将一切都改变了。子豪在台湾入狱,子杰终于发现了他的真面目。此后,一段交叉剪辑运用得非常巧妙,一边是大哥在监牢内劳动改造,眼望长天,一边是弟弟在警队刻苦训练,弹无虚发。
1986年初电影拍摄时,银幕上的张国荣,满是阳刚之气,像个标准的直男,不会哄女友开心。幸好Jackie(朱宝意饰)对他一直鼓励、包容,甚至迁就。
倾盆大雨中,回到香港的子豪,见到了一直想念的弟弟。他以为会来个紧紧的拥抱,结果子杰冲上前去,不由分说就是一顿猛打。还恶狠狠地说道:“不要让我再见到你!”
在酒吧,他又见到了子豪,就把他叫出来,就像审讯罪犯一样连连质问。当哥的哭笑不得,想好好劝劝他:“阿杰……”谁知子杰毫不客气地打断:“别叫我阿杰,叫阿sir!(警察)”
这也成了子杰为影片贡献的最知名金句。当然,小马哥的金句是让人膜拜的,子杰的金句是供人调笑的。可惜当年没有像今天如此发达的自媒体,不然好事者肯定要做成表情包。
余怒未消的子杰回到家中,居然一拳砸在镜子上发泄,换来的当然是满手的鲜血,这下真成了“热血青年”。
因为轻易得到的情报,他很快钻进了别人设下的圈套,被送进医院急救。
即便到了最后,他也因为自己的鲁莽,被谭成的手下擒获,让大哥和小马哥的全部努力差点付之东流。
小马哥毅然掉转船头加入战斗的镜头,将影片气氛推向高潮。他的骤然中弹,更是让无数观众流下了眼泪。但经过这场火爆冲突,子豪和子杰已经和解了,不然,当弟弟的也不会递枪给大哥,完成全片最让人痛快的一幕。
香港观众推崇小马哥,敬佩子豪,当然很好理解: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观众痛恨谭成也顺理成章:他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和小人得志诠释得太真实了,人人得而诛之。但大家讨厌宋子杰,并非反对他按规章办事,爱憎分明,而是诟病他头脑简单,太自以为是,根本不会换位思考,不懂得珍惜和包容。当然他的冲动和误判是剧情需要,而且在结尾时,子杰已经改了不少,但似乎还不够。
但是,观众对宋子杰越不待见,越证明了张国荣表演的成功。如果不是他对角色的气质拿捏到位,性格诠释精准,也不会给观众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英雄本色》的各种荣耀,他的贡献不容低估。
换个人,能处理好宋子杰的各种情绪波动和神经质吗?
换个人,能把《当年情》演绎得如此深情吗?
换个人,能和女主角这么有默契吗?
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角色的重要性,是看导演有没有给其安排情感戏。张国荣24年的银幕生涯中,合作过很多台湾女星。论颜值,朱宝意不输任何人;论演技,她也不比谁差太多。她在大银幕前呈现的那份清新脱俗、优雅恬静,为每一部作品都平添了太多魅力。
1986年,无疑是朱宝意的巅峰之年。她先是合作周润发,在奇幻片《奇缘》中出任女一号,随后,又成为《英雄本色》中戏份最多的女性角色,与正值颜值巅峰的张国荣出演一对恩爱情侣,羡煞旁人。
1986年的暑期档,一路领跑的是嘉禾与新艺城“双线联映”的《最佳福星》,2311万的票房并不算特别成功。之后,进入档期的仅有张艾嘉《最爱》、惠英红《扭计杂牌军》等小片,没有多少市场竞争力。8月2日,《英雄本色》看准时机,在金公主院线开始上映。
之前,很少有人看好这部影片。但它甫一上映,就受到了全港观众的持续热捧。影片连映61天,先是超过了《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成为新艺城最高票房电影,继而又跻身3000万俱乐部,随后又让上年冠军、嘉禾《福星高照》3075万的香港票房纪录作古。
最终,《英雄本色》以3465万的惊人成绩,成为80年代首个在暑期档拿下年度冠军的影片。这也是张国荣拿到的第一个年度冠军。
11月30日,在第23届金马奖颁奖礼中,《英雄本色》一举荣获最佳导演(吴宇森)、最佳男主角(狄龙),最佳摄影(黄永恒)和最佳录音(新艺城)4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当晚给吴宇森颁奖的,是歌后徐小凤和电影工作室老板徐克。
在角逐最佳剧情片时,《英雄本色》输给了杨德昌执导的《恐怖分子》。
没有任何提名的张国荣,也随剧组飞到台北,并和蔡琴一起颁发最佳电影歌曲奖项(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1987年4月24日晚,第6届金像奖颁奖礼上,最佳男主角当然是备受关注的奖项,狄龙与周润发同时入围。当邓碧云喊出“周润发”的名字时,全场一片哗然。原来,这位新晋影帝,居然穿着浅黄色夹克和旧牛仔裤登台,哪里像个明星,更像个码头工人。不过,发哥并非有意向评委示威,他是从《江湖龙虎斗》片场赶过来的,走得急没来得及换装。
在最佳导演竞争中,吴宇森输给了执导《美国心》的方育平。但分量最重的最佳电影,还是归属了《英雄本色》。
这也是自金像奖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最佳电影授予上年度票房冠军的情况。直到15年后,《少林足球》才复制了这一荣光。张国荣没有获得任何个人奖项,却为团队取得的成就开心不已。
早在《英雄本色》火爆之时,电影工作室的新项目,就已经开始启动了。这又是一部改写中国电影史的经典。
相比《英雄本色》,它更应该算作张国荣的代表作。
《倩女幽魂》感动天地,人鬼恋成就爱情经典
提起《聊斋志异》,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但在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上百个故事中,说起知名度最大的,不会有多少争议。
这就是《聂小倩》,讲述的是女鬼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之间的爱情故事。
但是,这则故事之所以能够“破圈”,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并非原著的功劳,而是来自一部电影的推动。
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正是张国荣与王祖贤。
1960年,知名导演李翰祥将聂小倩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由乐蒂、赵雷主演,定名为《倩女幽魂》。徐克对这部电影非常喜欢,但还是想自己重拍一部——简直是跟经典死磕。
1986年10月10日,就在《英雄本色》下映后不久,电影工作室宣布开拍《倩女幽魂》,徐克亲任监制,导演定为其得力助手程小东。事实上,徐克才是影片整体风格的把控者,程小东相当于执行导演及武术指导。
正确的选角,无疑是成功的关键。张国荣是徐克心目中宁采臣的不二之选。徐克和吴宇森一样,为张国荣因《英雄本色》受到的奚落而不甘,一心想要为他拍摄一部“正名之作”。
不过,听说是个古装鬼片,要穿奇奇怪怪的衣服,张国荣一度并不愿意参演。徐克告诉他,虽说片中人物穿古装,但电影内核却是现代的,他不需要有任何顾虑。
女主角王祖贤年仅20岁,但早就不是新人了。1985年暑期档,徐克执导、许冠杰主演的《打工皇帝》中,她就是女一号。
经典一定会穿越时空,绽放出无比璀璨的光芒。
事实上,徐克就像讲述当代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一样,拍出了这部瑰丽奇幻的《倩女幽魂》。
影片中提到的兰若寺、郭北县,其实都是李翰祥的发明创造,徐克只是继承。《聊斋志异·聂小倩》中写道: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
蒲松龄老先生的北郭,愣被李大导演附会成“郭北县”。而“兰若”是梵语音译词“阿兰若”的简称,指远离村落、安静而适合修行之场所。通常来讲,有官赐匾额的修行处称寺,私造的就称兰若,这两个词本不应该连用。
但谁在意呢?如今我们提起兰若寺,感觉和兰桂坊也差不多,首先映入脑海的,恐怕就是一对对痴男怨女。
与李翰祥老版不同的是,1987年版《倩女幽魂》融爱情、喜剧、功夫与奇幻为一炉,少了些朦胧的意境和留白的回味,更加“简单粗暴”,更能吸引快节奏下的都市年轻人。但毫无疑问,爱情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
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
红尘里美梦有几多方向
找痴痴梦幻中心爱
路随人茫茫
伴随着《倩女幽魂》同名主题歌,史上最经典的宁采臣亮相了。很多人一定很是诧异,外表过于精致、似乎还有点奶油的张国荣,何以能将这首歌演绎得如此中气十足、浑厚苍劲?
然而,让我们更加诧异的是,已在香港娱乐圈贵为顶流、以讲求生活品位闻名的张国荣,诠释一个初出茅庐、质朴憨厚的少儿郎,居然如此轻车熟路、举重若轻,看不出有任何“用力过猛”的苗头,更不会有装傻充愣的违和。
这是个看似全无心机,却自带出位表情包的呆萌少年,一个背篓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所有家当,一点爱心就是他行走江湖讨生活的全部法宝。走饿了坐下来啃馒头,差点崩掉大牙;愤而用石头砸馒头,崩裂的是石头;绝望之下踢馒头,鞋能踢破个大洞;在清风冷雨中无助地撑开伞,伞上却全是破洞,任由雨水拼命流下。徐克设计的精巧桥段,与张国荣不着痕迹的表演水乳交融,共同为影片增加了太多喜剧色彩。
宁采臣其实并非赶考的书生,而是收账的——就凭一张小白脸?太天真。他一路收到郭北县,连根毛都没收到,却在街市上看到一幅《美人洗头图》。宁采臣瞬间被画中的妹子深深吸引。可惜他囊中羞涩,只能悻悻作罢,还被店家奚落为“品位高,身份低”。
而这幅贯穿全片的美人图,自然也成为推进剧情发展的关键道具,并增加了影片的神秘与凄美气质。
为了攒钱买画,宁采臣坚决不住客栈,偏偏跑到传闻闹鬼的兰若寺。
灼灼的月光之下,一道绵长的栈桥出现在观众眼前。栈桥后面,是一座轻纱飘浮的“水中居”。昏暗的灯光之下,一位身形婀娜的白衣少女神态自若地抚着琴。她,当然就是影片的女主角聂小倩(王祖贤饰)了。
宁采臣走到近处,终于看清楚了。眼前的妹子,真可谓“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美得不可方物,眼神中却带有几分幽怨,似有重重心事。
姑娘看到宁采臣手中的刀子,不由得花容失色。他急忙解释:“我无恶意的,我是碰巧经过这里。”接着赶紧扔了刀,却一下扎在柱子上,太尴尬了。
刀身不见了,他转身四下寻找,姑娘却吓得直捂脸——背后的符咒发挥作用了,但他岂能明白,她又怎敢解释?
一片白纱被风吹走,宁采臣毫不犹豫地大献殷勤:“我替你捡回来!”对嘛,该出手时就出手。结果泡妞未遂,整个人都泡在水里了。
姑娘将宁采臣捞了上来,试图和他亲近。他却躲躲闪闪。一张嘴,更是那样不解风情:
“小姐,你脸色这么苍白,一定是病了,最好是找个大夫看看吧。”
天晓得,来到这里的男人,不管之前情场经验何等丰富,基本上都把持不住自己,也基本上都保不住自己的小命。而这个钢铁直男,反而因“不解风情”而躲过一劫。当然,不这么演,以后的剧情就推进不下去了。
爱的本源是吸引,爱的真谛,却是尊重。
宁采臣抱着姑娘的琴来到了树林,却不承想和小倩来了个零距离接触,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但看到毒蛇,他陡然来了勇气,将姑娘挡在身后,不要命似的去踩那条蛇,甚至还要帮她引开燕赤霞。片刻之后他又跑了回来,了?不,他只是为了交还姑娘的琴。如此心地纯良、设身处地为她着想,让姑娘非常感动。
账本泡湿了。宁采臣回到兰若寺院做假账。一不小心,砚台却掉楼底下了。他只好搭梯子下楼去找。眼前是一片黑咕隆咚,背后是一群想吃他的阴湿鬼,可他总是能准确地踏对步点,让自己平安,令对方吃苦,更令观众忍俊不禁,最后更是稀里糊涂地打开窗户,让一屋厉鬼全部“见光死”。
这主角光环之强大,真让人羡慕,这节奏控制之紧凑,喜剧效果之明显,更让我们捧腹。我们佩服徐克和程小东的脑洞之大,惊叹于用道具做出的小鬼动作之逼真,更折服于张国荣恰到好处的表演,无须逗你,但你就是想笑。
晚上,水中居外巨蛇翻腾,宁采臣却牢记之前的约定,不知死活地闯了进去,顺着琴声找到了小倩。他不得不藏身于水缸之中,只为躲开姥姥的毒手。但事情显然没这么简单。
这段戏份中,王祖贤的表现成就影史经典一幕,徐克也给了她充分展现个人魅力的空间。前有换上大红婚袍时的恬静优雅,后有吻向水下的机智聪慧,更有与男一号同泡一缸的大胆果决。只有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一个姑娘家才愿意做这么大的牺牲吧。
而张国荣在拍摄时,在水缸里连泡了3天,可谓吃尽了苦头。甚至留下了“拍戏的时候在水缸,不拍戏的时候在病床”的传奇故事。为了让宁采臣死心,小倩以画相赠,甚至出言讥讽,希望他不要再来。而憨直的宁采臣居然信以为真。
不过,当宁采臣将燕赤霞误认为是大盗,并认为小倩的处境危险后,还是不顾个人安危地前去告知。不知他单薄的身躯里,何以能蕴藏这般的能量。而沦为背景帝的燕赤霞,则一边舞剑,一边狂歌。唱的就是著名的《道道道》。
这一次,姑娘的芳心终于彻底被融化。外面的风雨再大,也浇不灭彼此心中的热情。他们再也不必隐藏真实的冲动,再也不想辜负上天的安排,再也不愿浪费如此宝贵的共处。伴随着叶倩文浪漫凄美的《黎明不要来》,他们紧紧相拥,深情热吻,极尽欢愉……只期待黎明不要来,缠绵不要停,美梦不要醒。影片也用交叉剪辑,将这边的耳鬓厮磨,与昔日的一幕幕甜蜜瞬间反复切换,见证了这段真情的来之不易,这份真爱的刻骨铭心。
最终,宁采臣明白了小倩的真实身份,也彻底得罪了树妖姥姥,他随时可能毙命在那只巨舌之下。燕赤霞拼尽全力相助,二人终于艰难地击败了姥姥,并找到了小倩的骨灰坛。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在《美人洗头图》上,这对恋人一人题写一句,留下了最浪漫的爱情见证。未料到徐克对真爱居然有如此深入骨髓的解读。
而多亏了张国荣与王祖贤,才能将他的理念用唯美的镜头呈现出来,让我们倍感温暖,又分外遗憾:她不投胎,就永远是孤魂野鬼;她要投胎,就再不能与他相爱。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
与树妖姥姥的大战,让人觉得就是影片高潮了。万万没想到,徐克和程小东却设计了一个直捣枉死城大战黑山老妖、拯救小倩的大戏。在1987年的5分钱特效加持下,影片却将惊险诡异的氛围营造得特别震撼。
文弱书生宁采臣,居然可以驭剑飞行,砍断锁链,救出心上人,而小倩为了保全宁采臣(当然也有燕大侠),甘愿毁掉自己的骨灰坛,永世不得超生,更有持剑奋勇刺向老妖的场面。爱情的终极使命,在这里展现得分外凄美。
而最让影迷过瘾的是,影片真正让宁采臣起到了男一号“解决问题”的作用,让他最后克服重重困难,不可思议地“一剑定乾坤”,用自己的玩命,拯救了自己的爱人。
不过,影片最煽情的部分,居然还未来到。他们三人从枉死城返回时,时近天亮,一群厉鬼拼命拉扯小倩。燕赤霞被迫推开窗户,小倩只能四处蜷缩躲避光线,而宁采臣只能拼尽全力挡住门窗的光线,那份焦虑,那种关切,那般柔情,隔着银幕就满满地溢了出来。他不能转身,不敢回头,不曾最后再看小倩一眼。是不是太残忍了?可是,看一眼又能如何?
“小倩,你要好好做人,我会永远记得你的。”
“想不到临分手,也见不到最后一面。你要保重啊!”
这是她最后的留言。宁采臣在燕赤霞的保护下回到青华县,遵照之前对小倩的承诺,将她的骨灰坛重新安葬好。两人策马向前,看似奔向新生活,但心中的失落与惆怅,又有谁会明白?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个年代的影片,都会打上时代烙印。李翰祥版《倩女幽魂》算得上古装文艺片,爱情戏份并不太多,而且“发乎情止乎礼”,也几乎没有恐怖场面,小朋友可以放心看。但徐克版尺度明显要大得多,但并不让我们感觉情色,只会沉醉其中,为男女主角的彼此倾心与相互成全所感动。至于动作场面和特效镜头,更是徐克和程小东的专长,放到30多年后也不过时。
一部佳作的出台,确实需要导演、制作和表演班底的珠联璧合,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王祖贤之后,再无聂小倩。张国荣之后,再无宁采臣。在《偶然》中就有过对手戏的他们,这一次的合作更加自然顺畅。作为大哥哥,张国荣自然对这位台湾妹妹照顾有加。在片中,王祖贤叫他采臣,但在片场,却叫他“哥哥”。
张国荣在家是老十,也没有当哥哥的经验,却被这小妹妹如此欣赏,自然也相当开心。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整个香港娱乐圈,居然积极响应王祖贤,都开始叫张国荣“哥哥”了。
从此,这个称谓伴随了他的一生。
7月18日,《倩女幽魂》在金公主院线正式上映。这也是即将迎来31岁生日的张国荣,首次以男一号的身份参与暑期档大战。就在两天前,德宝上映了周润发、钟楚红和陈百强主演的《秋天的童话》,张国荣和周润发这对好朋友,也不得不面对面地对抗了。
起初,《倩女幽魂》票房并不理想,香港观众对这种古装奇幻并不感冒。无论是发行还是制作方,都为影片口碑营销做了大量工作。很多影评人也自发站出来力挺。最终8月12日下线时,影片票房1883万,《秋天的童话》则以2555万收官。
1987年内,32部粤语片突破1000万,《倩女幽魂》只能排在第十五,但它在中国影史中的地位,对之后30年古装奇幻片的影响,显然根本不是票房成绩所能衡量的。此后不久,多家电影公司都把古装鬼片纳入到了自己的拍摄计划之中,并陆续推出了《金燕子》《画中仙》等作品。
在当年的第24届金马奖初选中,《倩女幽魂》赢得了8项提名,但并不包括男女主角,这实在让人既意外又遗憾。在10月29日的颁奖礼上,《倩女幽魂》获得最佳改编剧本(阮继志)、最佳剪辑(新艺城剪辑组)、最佳服装设计(陈顾方)和最佳男配角(午马)4个奖项,成为获奖最多的影片,但分量最重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女主角,却是一无所获。
也就是说,张国荣、王祖贤、徐克和程小东,这4个为《倩女幽魂》付出最多的电影人,通通被金马奖否定了。不过,35年以来,《倩女幽魂》作为古装奇幻片的经典之作,一再被模仿、被致敬、被传颂,而那一年的最佳影片《稻草人》,显然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张国荣主演的另一部电影《胭脂扣》有6项提名,拿下了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和最佳美术设计3个奖项。
转过年,1988年4月10日的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之前获得11项提名的《倩女幽魂》,最终只拿下了最佳美术指导(奚仲文)、最佳音乐(戴乐民、黄霑)和最佳电影歌曲3个技术奖项。不过,令剧组相当开心的是,3首歌同时入围了最佳电影歌曲,创造了金像奖纪录。
可惜,令荣迷特别遗憾的是,最终得奖的居然不是张国荣演唱的同名主题歌,而是叶倩文演唱的《黎明不要来》。出力颇多、牺牲颇大的张国荣,又是什么奖项都没有得到。
但忙得连轴转的张国荣,显然不会为这样的事情烦心。他还有新专辑要发,新演唱会要开,新电影要拍。